《(娱乐圈)似是故人来》转载请注明来源:复活小说网fuhuoxs.com
初八的时候,罗琦身体状况好转,经过几天治疗,情绪似乎稳定下来。
医生含蓄的告诉德音,除了身体上的伤害,罗琦在精神上也被这次的遭遇严重影响到了。
德音知道这是为什么,踩踏对于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是侮辱性极大的动,而且吴巍下脚又狠,直接把鞋跟踩到了眼睛里。
换了谁,最轻也是做几次噩梦的。
特地联系了相关方面的医生,等罗琦伤势再好一些,就对她做些情绪方面的引导。
在这段日子里,德音经常带着德言和江柯去看罗琦,送些热食,陪她说几句话。
让人担心的是,罗琦不大有反应,间或才回两句,也是没什么意义“哦”、“嗯”。
即使是病着,家中三个人也不可能完全围着她转。
德音的电影马上就要开拍了,刘攻要不是被儿子劝住,恐怕连年都不让人过了。
德言和江柯需要回学校上学,毕竟还是学生,德音把罗琦这边料理清楚,就下定决心,不管怎么样,剩下的两个是绝对不许进她俩所在的圈子了。
h.l签罗琦的时候,就很看好她的潜质,经纪人只带她一个,如今艺人病了,所有的通告活动代言全部都得停工,胖大叔只好时不时来医院守着罗琦。
过了正月十五,刘攻大手一挥,整个剧组就建了起来。
因为怕离远了,罗琦再出什么事情,德音特地跟刘攻商量能不能先把在京城的戏份拍完。
刘攻虽然脾气臭了点,可心挺软,知道德音妹妹出了事,当姐姐的想着照顾也没什么错,只要求“咱们要是不按着时间线来拍,你的演技可得撑住喽。”
这个德音自然没问题,她对别的也许会心虚,表演上倒还真的没怵过。
定了先拍京城的戏份,除了对演员可能有点要求外,整个剧组都舒坦,在大本营待着,吃饭住宿都比在外边好。
说来也巧,聂尧又和德音在一个剧组了,除了他,德音拍《双龙》时的同校师兄,陈凯也在这部电影里捞到一个重要角色。
德音知道他俩要和自己搭档的时候,觉得有些囧,因为聂尧演徐志摩,陈凯演梁思成。
咳咳,论熟悉程度,他俩角色换换其实蛮好。
刘攻是业届泰斗,地位自然是不必说,挑演员以前或许会有各种妥协,可这部戏是他的封山之,谁敢置喙,老爷子就得上手抽人了。
人年纪大了,就不在乎什么身外之物了,对于刘攻来说,什么财富名声,于他就如天边的浮云一般,即使再怎么好看,那也是一吹就散的,不顶什么用,他唯一的念头,就是拍出部好品来。
影史上能不能留名不重要,影评人盛赞与否也不想再去操心,他只想对自己有个交代,搞这一行的,说到最后,还是品。
最难得不是别人满意,而是让他自己满意。
何况,这部戏的投资,基本上全是刘攻的儿子投的。
虽然父亲是大导演,可儿子自小就对这些不感兴趣,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文艺细胞,改革开放后,他脑子活络,扔了铁饭碗,下海了。
经过艰苦奋斗和一些机遇,混成了刘总,给自己老爹投个几千万,虽然不算小数,可也不能让他伤筋动骨。
没错,就是几千万,虽然刘攻自己说要不了这么多。
可做儿子还是做好万全准备了,要多少给多少,千金难买老父开心,平生最后一次了,拍个过瘾吧,也算是他这个满身铜臭气的商人,给中国电影业做贡献了。
投资方是儿子,院线又尽是老熟人,导演是自己,刘攻老先生要是不恣意,没人能恣意了。
所以这部电影,几乎所有的演员,哪怕只说几句台词的小角色,都是他一手挑的。
别说,来客串的大腕还真不少,大家年轻时多多少少受过刘导恩惠,能混到如今的咖位上,基本没笨人,知道这是拍封山之的架势,导演水平又高,于情于理,客串一遭也是应该的,也不丢面儿。
陈凯是早就定下的,梁思成这个角色,用刘攻自己的话说:“天生就该是他的。”
比德音还牛,因为“林徽因”还得整一出试镜呢,可这位师兄,啥都不用,人在家中坐,角色天上来。
当然,这和人家的努力也分不开,即使气质再契合,没演技也是白搭,起码你得让刘攻这种已经不怎么关注年轻演员的导演,能注意到你,想起来,哦,我知道这么个人,小年轻演技好,有了角色,就他合适。
没几分本事,还真不成。
至于聂尧,那真是撞大运了。
他到现在都被公司给雪藏着,什么活儿都没有,拍完《新梁祝》,就在家里歇着了,偶尔去学校转转。
电影试镜都完了,他才知道有部电影在选角,本着买彩票的心情,找来刘攻的地址,寄了自己的表演素材和对徐志摩的揣摩过去。
当时聂尧自己也没多想,结果过了大概二十天,刘攻给他打电话了,叫他去家里一趟。
然后,徐志摩的角色就归他了。
和德音说起来的时候,聂尧也是满脸侥幸,还有略微的自得。
这自得倒不讨人厌,尤其这人还是个帅哥。
被公司雪藏了,还活的挺好,估计在圈子里,聂尧也算是朵奇葩了。
和熟人搭档挺好的,即使职业是演员,可感情戏也不是说有就有的,一上来就让人深情款款,生死虐恋,那简直是要命。
有演技也不能这么折腾人啊,对着个还挺陌生的人,你生死决绝一个?
所以,德音挺满意对手戏人选的,她和聂尧是熟人,对戏也好商量,双方路数啥的也懂。
最起码,聂尧演技说得过去,不说什么高评价,德音的戏,聂尧接得住。
举两个参照物,拍《大明》的时候,成年太平那演员,接不住德音的戏,所以被压得挺惨。
到了拍《新梁祝》的时候,男主其实也不大能接住德音的戏,但一是因为剧本没什么内涵,二是德音自己也是糊弄着,把表演难度技术降低,勉强男女主对戏不失衡。
别以为有了演技就能任性,你要真把对手压的一塌糊涂,这戏就没法看了,人家投资商得不干。
出彩行,可也给别人留条活路啊。
做个简单总结就是,好戏都是好演员演的,这个毋庸置疑,可独木不成林,好戏是若干个好演员演的,你的对手不行连带拉低你的水准。
最先拍的一段,是1924年,泰戈尔来华,林徽因和徐志摩是接待方的组成人员,共同担任泰戈尔的翻译,一左一右站在文豪身边,堪称金童女,郎才女貌相配的很。
可这时候,林徽因已经与梁思成明确关系,要谈婚论嫁了。
面对热情的徐志摩,林徽因大约也是左右为难,德音需要高超的处理角色的心理和情绪。
因为一方面是浪漫多情的诗人,一方面的儒雅多才的未婚夫,林徽因当然知道哪个是真正理智的归宿,她也早已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可到底还是为难的吧,她不是个完美的人,年纪尚轻,又是著名的美人与才女,恋慕者如过江之卿。
可徐志摩在一众追求者中,是让人无法忽视的存在,他的热情与才华以及偌大的名气带来的光环效应,对于年轻女孩来说,应该是十分难以抗拒的。
当时就有文载:“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
虽以友相称,年轻男女,大约是有份不能明说的暧昧在里头的。
这样的相处,处理不好,就是林徽因有了未婚夫还勾三搭四,处理的冷淡些,则又让人失望。
原本剧本上给的,是林徽因对徐志摩的频频示好故不知,却在行动说话上,有些粘连不清的样子。
可德音不想这么演,演完了,即使有这张脸撑着,估计日后也会有人评论说是bitch。
好吧,不管德音再怎么演,事情就在那里放着,总会有人说林徽因是绿茶婊。
可德音想,她至少能让这个已经逝去的女人,少被后人用不太好的语言评说两句。
在德音看来,林徽因有些所所为,确实那啥了一点。
可这真的不算什么,谁年轻时候没干过几件不符合道德感情的事儿呢,如果林徽因真的是一断就断了个干净,倒是得让人惊叹她的冷情冷性,年纪轻轻地小姑娘,处理感情上这些事未免有些太理智太冷酷了。
说到底,怎么做,别人都会有说法。
最让德音诟病的,是林徽因在八宝箱事件里面扮演的角色,尽管她与陆小曼、凌叔华争夺装着徐志摩日记的八宝箱,在日后看来实在是很聪明的做法。
拿到了康桥阶段的徐志摩日记,后来人对两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的揣测、猜想,毕竟没有任何证据了。
可林徽因之于那时的徐志摩,最多是好友身份。
以朋友的身份,林徽因偏要抢亡人的遗物,未免就太欺负陆小曼了。
做为徐志摩的遗孀,他所留下来的东西,给陆小曼是理所应当。
但让人寒心的是,徐志摩的朋友们,并没有这样做,他们打着编写徐志摩全集的旗号,最终却也没有什么成果。
不过是帮着一个人女人,欺负了另一个女人。
想了这么多,德音还是需要和刘攻还有编剧王老先生商量怎么改改这一段的处理方式。
编剧是个男人,这就决定了他很难理解女人对女人的理解,也许在男人看来,这样说话做事没什么好想的,可在女人眼里那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德音把自己的理解和为难说了,最终得到了采纳。
泰戈尔访问期间的林徽因,与徐志摩接触时,语句更加清爽干净,透着股厘清关系的意思。
其实按正常人思路想想也是很明白的,当时林徽因已经跟梁思成关系明朗,且泰戈尔访问时,梁思成也在场。
以林的聪明和理智,她做不出傻事来,清清爽爽才更见美人的高情商吧。
就这样,顺顺利利地拍了几场戏。
德音还能有时间抽出来,去看罗琦,虽然罗琦依然是那种不太爱搭理人的状态。
安生日子在拍老年戏的时候,结束了。
第一场林徽因的老年戏,德音就被咔二十几次,惊掉了整个剧组的下巴。
之前,那都是三条之内绝对过的状态啊。
德音自己也很委屈,因为她觉得刘攻咔她,有点莫名其妙。
直到刘攻结束当天的戏份,除了德音的戏,半点进度都没,只能先拍别人的。
刘攻特地叫德音去吃饭,没别的人在,一老一小找了家面馆,这家的面,两人都喜欢,时常叫助理买来吃。
找个小角落坐下,刘攻没说事,先叫了两碗面。
呼噜着吃了面,再要了面汤,咕咚咕咚几下喝完,原汤化原食,德音都饱的想打嗝了。
这时候,刘攻才用前所未有的温柔语气道:“丫头,你觉不觉得,你的表演哪儿出问题了?”
小说推荐:《灵境行者》《满级老祖在人间》《这个武神太极端了》《为小说原住民预告天灾》【白鹤看书】《男主的豪门后妈躺赢了》《我以神明为食》《从行星总督开始》《天命之上》《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
余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复活小说网fuhuo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