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旗袍的时候,德音才知道,谢修齐的母亲是他外祖父唯一的女儿,娇养大的,名唤佩贞。
“孟佩珍”,德音轻声念到,她声音清亮,三个字念来有种音韵上的美丽。
谢修齐看着镜中的德音,赞道:“我妈的名字,你念来最好听。”
德音侧过身看旗袍的线条,还成,理了理领口说道:“是名字本身就好听,像民国时的名字,咱们的父母辈里,有这样名字的真不算多。”
“你的名字也好听,你父亲从《诗经》里拣出来的。”
,谢修齐觉得德音的父亲应该是个挺有想法的人。
一辈子都待在小城,也没接受过什么高等文化教育,可家里书却不少,他到德音家里去,平时常看的书都不需要带,在书架上翻找翻找总能遇到。
德音到里间去换衣服,她总共这家店里订了四套衣服,两件旗袍两件裙衫。
店面很小,开在胡同里,不是熟人带路根本找不到。
手艺和上次给德音做衣服的师傅比起来,自然是不能比的。
可也说得过去,人家本来就不是做那些高档服装的,旗袍褂子什么的都是家常穿的出去那种。
在里间换衣服,德音也没忘和谢修齐说话,“也许只是凑巧,觉得德字好,所以我叫德音,三妹叫德言,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弟弟这里却没有排序下去。”
她想想那个男人的样子,其实已经记不清了。
在原主记忆里,父亲似乎总是寡言少语,下班回来就是在埋头看书,既不看电视也不与邻居打牌说话。
“不讲这些,你能唱昆曲么?”
,谢修齐另起了话题。
“昆曲?问这个干嘛?”
“我外公爱听,你要会唱正好能唱给他老人家听。”
德音听完就忙拒绝:“这要是不懂的,我唱两段,还能糊弄糊弄。既然你外公他爱听,那我可就不敢唱了。有些老票友可厉害了,那些专业的,状态不好,人家只听一耳朵就知道。我这样的,还不得贻笑大方。”
“这个你倒不用怕,我外公喜欢,却从不在外面听。他这一辈子,就听我外婆和我妈唱过。只是爱听那个调子而已。”
,谢修齐解释道。
“那你外婆和你妈,是什么水准?”
,德音务必得问清楚。
谢修齐单手扶额:“一般票友水准。”
“那成,你外公爱听哪一出,先说好昆曲我唱的最好的就是《牡丹亭》,《长生殿》马马虎虎还凑合。”
,德音自己是很喜欢昆曲的唱词的,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雅”。
“不用别的,《牡丹亭》就够了。老爷子性子冷,每年过年连叫小辈承欢膝下都不要,我外婆走了以后,更孤单了。今年我带你回去,园子里还能几分人气。”
“那我先练练。”
,德音想着谢修齐外公,该不会是个脾气古怪的老头吧。
......
德音与谢修齐腊月二十三就到了清溪镇,这是江南孟氏起家的地方,祖宅何园也在这里。
清溪镇是典型的江南的小镇,虽然谢修齐外公常年住在这里,可到底留不住年轻人,孟家年轻人平时都在外面,过年时才回来。
德音和谢修齐坐的飞机刚到市里,就有人开车来接,是孟家老爷子专门派来的。
来人年纪看着也不小了,谢修齐对他很尊敬,喊他“仲叔”。
仲叔态度亲切,看得出他很喜欢谢修齐。见德音大衣配旗袍的打扮,笑意又加深几分,显然是穿对衣服了。
江南造园不像北方,没有煊赫排场的门面,只开着扇小门,待进去才知庭院深深,别有景致。
孟家的何园也是这样,德音前世也在相似的地方拍过戏,可那园子早已收归国有,划做旅游景点,给人的感觉与何园截然不同。
在来之前,谢修齐给德音讲了点他外祖家的事情,也包括如今这座何园。
何园建于明朝,最初的主人是位何姓富商,爱与文人诗词唱和,给何园留下过不少佳话。此后几百年间,何园不断变换着住家,园内建筑也是几经修缮,最后一次大修是在民国初年。
谢修齐的外祖家,是民国煊赫一时的大商家,祖上原本诗书传家,到战乱时候却弃了书本做起生意来,卖布起家,挣下偌大一份家业。
建国后,孟家捐了整副家业,又同京城不少人家结亲,总算保下了老宅,也就是何园。
何园面积不小,分了东中西三个部分,西边是花园楼阁,中路上是宗祠和家主的住处,东边就是整个家族生活起居的地方。
整个孟家主支都住在何园,但孟家家主,也就是谢修齐外公不与孟家人同住。
他一人住在中路上的明光堂里,西苑是老人家的会客疗养之地,就算是孟家人等闲也进不得。
谢修齐是个例外,西苑里的涵碧山房专门就是老爷子留给谢修齐住的,谢修齐就是在这里长大。
南方冬日湿冷,涵碧山房是夏天避暑的好居处,冬天就不成了,太过阴冷。
所以谢修齐带着德音住进了明瑟楼,楼下就是西苑的内湖,可因是二楼,屋子保暖效果又好,倒也不碍着什么。
在明瑟楼安顿好,谢修齐就带着德音去见他外公。
倒是没有想象里的古怪样子,反而是个很体面的老者。
精神矍铄,腰背挺直,头发虽已全白,确实鹤发朱颜。
孟老爷子见了两人话也不多,和谢修齐说了两句生意上的事情,临走才对着德音道“小姑娘看着有几分像佩珍。”
,又给了见面礼,装在一只匣子里,礼数看着像古人。
孟老爷子的这句话这比直接夸德音都来的好用。
孟家的亲戚们耳目灵通,上午老爷子刚说完这句话,下午的明瑟楼就客似云来。
这名目也找的好,谢修齐近年来难得回来一次,怎么也得去看看。
送走了各路亲友,德音方有空歇歇,孟家可真是大家族。
原先还觉得谢修齐带那么多东西很麻烦,来了孟家才知道,大家还兴互送见面礼那一套。
德音送出去一堆金银物件,又收回来一堆,仔细算算,还赚了,毕竟老宅长辈多,送了不用回礼。
明瑟楼以前是谢修齐母亲住的地方,当年的布置一应都在。
谢修齐专门找了相簿和他母亲的手记来,让德音翻看。
果真是个难得一见的美人,手记全用簪花小楷写出来,端是一笔好字。
这样的人,嫁给谢修齐他父亲,糟蹋了。
似乎是德音脸上流露出什么来,谢修齐自己就说:“我爸和我妈没什么感情,当年会结婚纯是家里安排的。”
“可你妈妈生的这样漂亮,很难有人会不动心吧。”
,德音觉得难以理解,京城的那位白女士,说起来也挺好看的,但是风尘味重了些,和谢修齐的母亲比起来是天上地下。
谢修齐语带讽刺:“我妈一辈子都瞧不起他。”
原来是这样,再窝囊的男人也难以忍受看不起自己的妻子吧,还不如找个需要依靠自己、会用仰慕的眼光看着你,崇拜你的女人,即使这个女人只有一张脸,内里是草包也无所谓了。
在清溪只有孟家这一家真正的大户,其余人家多是升斗小民,临近年节,气氛很浓。
清溪镇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概因有河水穿镇而过,这条河古时候被称“清溪”。
住在何园,虽是冬天,但草木之气依然十分浓郁,每天早上不过四五点钟,就有鸟在明瑟楼外啼叫,悦耳动听,即使被扰了清梦,也不忍责怪它们。
有时候谢修齐兴致起来,就大早上拉着德音,用资料书比对着猜窗外都是什么鸟。
早饭多是粥饭,厨房有人专门送过来,瓦罐里盛粥,甜白瓷碟子里是各色江南酱菜,还有几样坚果,十分讲究营养搭配。
上午就在明瑟楼里消磨时光,德音练曲子,谢修齐看书。
到了何园,谢修齐整个人气质都变了,在京城荤素不忌,生气里爆粗口也不是没有,看着像没成熟起来的大院子弟。
到了江南,倒成了端方君子,即使五官生的凌厉,生气了也是邪气俊美的样子,可偏偏读了几天书,就有温润的感觉显了出来。
江南的冬天是湿冷的,可下午时候太阳出来了,却又让人想晒太阳。
小镇没什么通衢大道,多是小巷曲折来回,弯弯绕绕。
谢修齐骑着辆自行车带着德音在镇子上逛,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等,他居然认得不少,很熟稔的打招呼。
两人到处蹭吃蹭喝,梅花糕、千层油糕、酒酿圆子、银丝面、寸金糖.....每样都来一点,德音侧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一块饼都要掰两半,自己一半,另一半喂给骑车的谢修齐,结果谢修齐长得太高,德音胳膊不够长,还得让他弯腰扭头来接,是不是就要惊险地扭来扭去,惊起德音大笑,丝毫不顾忌形象。
镇上的小孩子买了炮仗到处点,见他们两人的样子,就做鬼脸,跟着跑,还喊“不知羞”。
石板街上两侧开店的小店主们,看着他们两个骑过去,也都笑,当年的孟家外孙都长这么大了。
也是,何园墙头的梅树,都长了老高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冬夜深寒,茫茫水汽自院中湖泊蒸腾而起,浸润整个何园,德音不耐湿寒,手里拿着手炉,脚下踩着汤婆子,看谢修齐临案写字。
不知怎的,即使不懂这些,德音看得出,谢修齐的字里,有兵气。
翌日拿给孟老爷子看,老爷子写三个字,叫人送回来。一看“心不静”
谢修齐也没什么反应,到了晚上,继续写。
就这样过了几日,德音觉得,这样过下去也很好。
可惜,他们不是人到中年万事休,而是少年壮志不肯留,早晚是要回京城的。
京城,有顾湘。
小说推荐:《洞中避难所》《要高考了,机甲到底怎么开啊》《一心摆烂的恋综女配[快穿]》【武林文学】《破云》【星空中文】《我穿成了精灵国的幼崽[西幻]》《修仙女配谋长生》《小僵尸也想世界和平》《我有一个修仙世界》
复活小说网【fuhuoxs.com】第一时间更新《(娱乐圈)似是故人来》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